奉辞伐罪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
出处《书·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
例子我今奉辞伐罪,拯溺苏枯。宋·岳飞《奉诏移伪齐檄》
基础信息
拼音fèng cí fá zuì
意思:奉辞伐罪是中性词。 作谓语;指讨伐有罪的人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释)
- 捻神捻鬼(意思解释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释)
- 富贵骄人(意思解释)
- 争先恐后(意思解释)
- 出头露面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促膝谈心(意思解释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珠玉之论(意思解释)
- 叽叽喳喳(意思解释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密锣紧鼓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释)
- 偶语弃市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※ 奉辞伐罪的意思解释、奉辞伐罪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胸无大志 |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。 |
| 出师无名 |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 |
| 假公济私 | 假:借;济:补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。 |
| 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| 外圆内方 | 形容外表随和;内里刚直。圆:圆通;方:方正。 |
| 遁世离俗 |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|
| 遗形藏志 | 超脱形骸,舍弃心性,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 |
| 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| 困而不学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
| 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| 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| 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| 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
| 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| 指手划脚 | 用手指;用脚划。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;也比喻瞎指挥;乱加评论指责。 |
| 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| 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 | |
| 通俗易懂 |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
| 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|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 | 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 |
| 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| 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| 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| 妙语连珠 | 连珠:串珠;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 |
| 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|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| 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| 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