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而不秀的成语故事


苗而不秀

拼音miáo ér bù xiù

基本解释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。比喻人有好的资质,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苗而不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苗而不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帮纬国 唐·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司徒诏》:“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,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。”
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
一夕一朝 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谓:臣弑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〈归去来辞〉》:“陶渊明罢彭泽令,赋《归去来》,而自命曰辞。迨今人歌之,顿挫抑扬,自协声律,盖其词高甚。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九霄云外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这七宝盒中,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