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民动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。
出处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
例子明·李贽《复麻城人书》:“能使西夏叛卒不敢逞,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,不至劳民动众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láo mín dòng zhòng
意思:劳民动众是中性词。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亭亭玉立(意思解释)
- 尽信书不如无书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诛求无度(意思解释)
- 活蹦乱跳(意思解释)
- 蹑手蹑脚(意思解释)
- 同心合力(意思解释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释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释)
- 一哄而起(意思解释)
- 走南闯北(意思解释)
- 鬼头鬼脑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释)
- 满园春色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无影无踪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别有用心(意思解释)
- 圆凿方枘(意思解释)
- 举目无亲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土生土长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※ 劳民动众的意思解释、劳民动众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浑然一体 | 浑然:完整不可分。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。 |
| 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| 李代桃僵 | 僵:枯死。李树代替桃树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。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 |
| 秋高气和 | 形容秋空高朗、天气晴和。 |
| 迷而不反 | 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 |
| 老实巴交 | 形容人规规矩矩,谨慎胆小的样子。 |
| 自力更生 | 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获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。更生:重新获得生命。 |
| 居重驭轻 |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。 |
| 长江后浪推前浪 |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 |
| 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。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。 |
| 当机立断 | 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 |
| 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| 沤沫槿艳 | 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。 |
| 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这里指官服。脱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还乡。 |
| 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| 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| 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| 叽叽喳喳 | 语音杂乱。 |
| 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| 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| 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| 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| 鲜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。形容鲜血流淌不止。 |
| 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| 绿林强盗 | 指山林的强盗。 |
| 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| 一刹那 | 刹那:梵文ksana的音译。指十分短促的时间。 |
| 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