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


春节习俗之美


春节,这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无数的美好期许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、气势恢宏的画卷,在岁月长河中缓缓铺展,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。当新年的钟声在寒冬敲响,春节的气息便如春风般,悄然吹进每一个角落,唤醒人们心底那份对团圆、对幸福的热切渴望,而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,正是这场盛大庆典的生动注脚。
春节前夕,家家户户都被忙碌而喜悦的氛围所笼罩。扫尘,作为春节习俗的开篇,有着 “除陈布新” 的美好寓意,一家人纷纷拿起扫帚、抹布,对屋内屋外进行一场彻底的大扫除。我也加入其中,和爸爸妈妈一起,将家具挪开,仔细清扫每一处积尘,擦拭窗户上的污垢。起初,面对高处的灰尘,我有些力不从心,可在爸爸的鼓励下,我踩着凳子,努力伸长手臂,当原本满是灰尘的窗户变得明亮通透,能清晰倒映出窗外的景色时,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涌上心头。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焕然一新,仿佛将过去一年的晦气统统扫去,为新年的到来腾出一片纯净的天地。
扫尘过后,采购年货成为了一项令人期待的活动。集市上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,各种年货琳琅满目。摊位上,红彤彤的春联、福字,洋溢着喜庆的气息;货架上,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、坚果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;还有新鲜的肉类、蔬菜,色泽鲜亮,让人垂涎欲滴。我和妈妈穿梭在人群中,精心挑选着年货。妈妈仔细地挑选着每一种食材,想着如何为家人烹制一顿丰盛的年夜饭;我则被那些精美的小玩意儿吸引,一会儿看看这个,一会儿摸摸那个。最终,我们满载而归,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,心中满是对新年的憧憬。
贴春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亮点。除夕一大早,爸爸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春联,那大红的纸张,在阳光下闪耀着喜庆的光芒。我兴奋地在一旁帮忙,递上胶水和剪刀。爸爸小心翼翼地将春联展开,比对好位置,再稳稳地贴在门框两侧。我仰着头,看着那对仗工整、寓意吉祥的文字,仿佛看到了新的一年正迈着欢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。贴完春联,爸爸又挂起一对红灯笼,灯笼随风轻轻晃动,喜庆的氛围瞬间弥漫开来,整个家都变得暖洋洋的,年味儿愈发浓郁。
除夕之夜,阖家团圆,年夜饭无疑是这场团圆盛宴的主角。一家人围坐在布置一新的餐桌前,餐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佳的美食。其中,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,寓意着 “年年有余”,那鲜嫩的鱼肉,入口即化,每一口都饱含着对生活富足的期盼。除了鱼,还有红烧肉、糖醋排骨、饺子等传统美食,每一道菜都倾注了妈妈的心血。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,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生活点滴。爸爸讲述着工作中的收获与挑战,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;妈妈分享着生活里的琐碎趣事,引得大家笑声不断;我也迫不及待地说起学校里的新鲜事,尤其是某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的喜悦,让全家人都为我感到骄傲。此时,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,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绽放,将整个夜晚装点得如梦如幻,也为年夜饭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氛围。
吃完年夜饭,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,收看春节联欢晚会。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,有幽默风趣的小品,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;有优美动人的歌舞表演,让人陶醉其中;还有神奇的魔术、惊险的杂技,令人惊叹不已。在欢声笑语中,我们一同守岁,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。当零点的钟声响起,整个世界仿佛被点燃,窗外烟花齐放,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那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夜空,也点燃了我们对新年的希望与憧憬。
大年初一,人们穿上崭新的衣裳,走亲访友,互相拜年。每到一户人家,主人都会热情地端出糖果、瓜子,大家围坐在一起,唠着家常,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生活点滴,浓浓的亲情在欢声笑语中传递。孩子们则最期待长辈们给的压岁钱,这红包里不仅装着金钱,更承载着长辈们对晚辈的深深祝福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。我收到压岁钱时,心里满是欢喜,暗暗想着要用这些钱买几本喜欢的书,为新的一年开启知识的旅程。
春节的习俗,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,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承。在这一系列习俗中,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、亲情的珍贵,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每一个习俗,每一个瞬间,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在我们的记忆长河中闪耀,让我们在享受欢乐节日的同时,铭记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,激励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,怀揣着希望与梦想,勇往直前。